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

企业概况企业荣誉主席致辞厂容厂貌人才战略
领导风采企业文化企业新闻招聘信息把创新当习惯
获奖产品系列梭织系列针织系列新品推荐
车间设备研发力量
在线留言协丰订单查询协盛订单查询
1 2 3

福建协盛协丰印染实业有限公司

地 址:福建省石狮市伍堡工业区

电 话:0595-88922222

传 真:0595-88985888

邮 编:362700

网 址:www.xsxftex.com

详细内容

首先,要充分感知各种信息材料

给你的条件是条件,没有给你,但也没规定不能给你的条

 

件也可以任意取用,千万别自己束缚自己。

请看:

一道趣题

       ——要充分感知各种信息材料

  一张纸上画有9个黑点组成的方阵,如图所示,问一笔(即笔不离纸面)能画出最少几条直线穿过这9个点?4条行不行?可否画更少?3条、2条或1条行不行?尽可能多想一些办法。


这道题只要动笔试一下,任何人都能画出如下各图。


 多数人都认为最少要用5个线段。但是,他们忽视了更有创造性的解题答案。许多心理学书籍都举这个例子来说明思维的知觉障碍。知觉障碍使人把所知觉的方阵边界作为画线的范围。实际上,问题情境并未要求你的线不得越过这个范围,所以这个障碍是解题人自己添加的,题目本身并没这个规定。


突破这个创造障碍后,你就能尝试画出越出点阵边界的折线,得到有创造性的解答,如图a也就是用4条线穿过9个点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那未能不能用3条线穿过9个点呢?这得进一步突破障碍。例如,问题并没有规定点的大小,只是我们己习惯于几何学上的没有大小的点,总是把点画得很小,而实际上纸上的点总是有一定尺度的。如果我们把9个点画得比较大一些,比较集中一些,就可以破除直线必须穿过点的中心这样一个障碍,如图b用3条线就穿过9个点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

能不能进一步减少线的数目呢?这要求你进一步发挥创造性。美国学者j·L·亚当斯曾征求读者解答, 得到了许多很有创意的答案。这些答案都是克服创造障碍的结果,都是1条线穿过9个点。比如,突破纸的平面障碍,可以试图在立体上产生创意;突破笔尖必须(与纸面垂直)划线而不能穿破纸的障碍,可以在点上产生别具一格的创意;突破9个点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的障碍,可以更方便地用一条线穿过九个点……办法很多,留下让您也来思考一下吧。

最有趣的是,亚当斯还得到一名10岁儿童的答案:用一条黑粗线直接覆盖9个点,可以用排笔,也可以用扫帚。这是很富创造性的答案。这个答案突破的是“线条必须很细”的障碍。

   

再看一道题:

 

量出蛋糕的对角线

         ——要变通解题条件

有一块正方体大蛋糕,能用尺子直接量出两个对角尖的长度吗?

  蛋糕是实体实心的,尺子根本就伸不进去,直接用尺子量看来并不可能。那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?首先要坚信办法肯定会有的,一定可以找到它。其次要研究思维方向,寻找思路。可以倒过来思考:实体实心之物只能量其外表,无法量其内部,这是确定无疑的,不要多费时间。那么,实的不行,虚的可以吗?虚的当然可以用尺子量,只要有界限,完全可以准确量出它的尺寸。再次,要思考如何让它虚化。“翻半个筋斗”不就可以了吗?请参阅下图:


  

  蛋糕A角与桌角对准,角的两边分别与桌子的两边对齐;然后将蛋糕沿桌子的一条边翻动一次(90度),相当于蛋糕移动了一个完整的位置。此时,原来蛋糕A角的位置改记为A`,B 角的位置改记为B`,AB 间的距离等于A`B` 间的距离,量得A`B` 的长度即可知AB 的尺寸了。

将有形实体变为无形虚体是本题解题的要害。路子对了办法就有,路子错了永远想不出答案。“翻动一下蛋糕”,题目没有告诉你这样做,也没有规定不能这样做,这是一个题外条件,得靠自己去发现、去利用。

从这里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:感觉与知觉除了面对实物外,还可以扩大开去,在不同的范围、不同的形态下多形式地感知事物,扩大思维空间,扩展思考路线。

 

其次,要克服知觉僵化的思维定势。

  概念可以发展,功能可以发散,千万不能将它恒定化、固定化,必要时应该变通。

请看下面例子:

 

怎样把蜡烛安放到半墙上

     ——要克服知觉僵化的思维定势

 

  美国心理学家邓克尔做了一个试验。他让接受试验的人做一件事:把蜡烛安放到半墙上。所给的工具是一把锤子、一把尖嘴钳、一盒钉子。试验分两组做,第一组的盒子是空的,钉子放在一张纸上;第二组的盒子里装着钉子。结果,两组的表现不同:第一组的人都把盒子用来做托架,然后用钉子将盒子固定在墙上;第二小组的人则不然,都想不到盒子可以利用。因为他们只把盒子当作装钉子的工具,当作纯粹的容器,把盒子的功能固定了下来,而没有想到盒子也是安放蜡烛的工具之一。

 

这是功能固定化的典型表现。克服感知性思维障碍得努力清除这种固定化、凝固化而带来的思维僵化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。现在,社会的进步使专用工具越来越多,人们在工具使用上越来越不必动脑筋了,因而思想也就越来越单纯。结果很多工具的功能被固定到厂商规定的用途上了。但假如我们稍稍变换一下思维的角度,就可以发现许多原来一直不曾想到的功能。比如电吹风就是很简单的例子:

 

电吹风是吹头发的专用设备,人们很少再考虑它的其他功能。头脑机敏的人则灵活地看待事物,从中找到许多方便:昨夜刚洗的校服早晨还不见大干,又非穿不可,用电吹风热吹一阵,可以穿了;一只蟑螂躲进墙缝里,就是不出来,用电吹风吹一阵,即使无法将它逼出来,也可以将他烤焦;打开电视机盖,里面灰尘很多,用电吹风冷吹,很快就干净了;过年写春联,墨迹未干,电吹风派上用场了;小宝宝要睡觉了,摇篮冷冰冰的,那就用电吹风给热吹热吹吧;“春风不识字,就是乱翻书”,把身边的电吹风顺手抓过来当镇纸,也可以对付一阵子;客人来了,电火锅架起来了,就是电线不够长,情急之下,把电吹风的电线卸下来,接上去,也算救了个急……何止这些呢?

 

概念化固定化则指将对事物的知觉、观念和印象恒定下来,不加修正与完善,以致在实际应用中难以灵活变通。请看下面的例子:

 

油锅煎鱼,先煎一面再煎另一面,这是常规,久而久之,也就成了模式,固定下来了。设每煎一面用一分钟,锅里只能同时煎两条鱼,问煎3条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。一般人的做法是锅里放上两条鱼,煎了一面再换一面,耗时2分钟;另一条鱼只好单占一锅了,也用2分钟,共计4分钟。如果不将“煎鱼必须两面连续煎”的概念固定化,就可以这样做:第一步,煎两条鱼的第一面,用1分钟;第二步,锅中两条鱼一条翻过一面,一条取出置于盘中,放进第三条鱼,再用1分钟;第三步,取出已煎两面的一条鱼,锅中鱼翻一面,盘中鱼翻一面放入锅中,再煎1分钟。这样一来,总共用3分钟。

 

长期的生活经历使我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概念,凝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,这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的方便,但在创造性思维中往往成了障碍。打破这种凝固的思想局限,就可以为我们的生活、工作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