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

企业概况企业荣誉主席致辞厂容厂貌人才战略
领导风采企业文化企业新闻招聘信息把创新当习惯
获奖产品系列梭织系列针织系列新品推荐
车间设备研发力量
在线留言协丰订单查询协盛订单查询
1 2 3

福建协盛协丰印染实业有限公司

地 址:福建省石狮市伍堡工业区

电 话:0595-88922222

传 真:0595-88985888

邮 编:362700

网 址:www.xsxftex.com

详细内容

空间视角

思维主体不仅从属于某一社会角色,寄身于某一历史时段,也立足于某一地域空间。

  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自然条件,包括气候、土壤、山水之类;不同的空间地域有不同的人文环境,包括文化、教育、习俗之类。这一切都与人相涉,与事相关,都是思维活动不可忽视的要素。

请看: 

伟人戏谈北伐战争

——生活环境不同,人的秉性不同

一位伟人在谈到北伐战争时,有这样一段话:“广东人闹革命(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人),福建人出钱(指以陈嘉庚为代表的海外华侨),湖南人当兵(指以黄兴为代表的军人,当时有无湘不成军之说),浙江人作官(指蒋介石等人)。

 

这话是一位领袖人物说的,似为戏言,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,生活地区不同,人的个性不同,思维方式不同,从事社会实践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。

《晏子春秋·内篇》中有短文《桔化为枳》,其中谈到,桔树生长在淮南就是桔树,假如移植到淮北去,就会变成枳树。看起来叶子是一样的,但结出来的果子味道却完全不同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那是水土不同的原因。可见,客观环境对事物有多大的影响。自然环境如此,社会环境也如此。

种庄稼得看气候土壤,开商店得看街区地段,办工厂得看各种资源。即使思维对象是人,也得看看他的籍贯与生长环境。常言道,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。可见,不同的水土养出不同的兴趣爱好,不同的饮食习惯,不同的性格特点。根据客观环境的各种因素去思考问题,构想创意,就是我们所说的空间视角。       

 

善用空间视角,首先要求我们了解本地的情况。无论研究工作、策划生意,还是图谋到某地发展,都不能忽视地域条件。人们常说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,将“地利”列为三大要素之一,可见地域因素的的重要性。

那么,我们如何了解地域情况呢?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:  

 

其一,要吃透地情,顺应地情。

古语说,入乡观风情,进山听鸟音。身处一地,不管是生是熟,应该对相关情况摸个一清二楚。顺风行路,回避险阻。

请看:

 

一家饭馆的兴衰

——吃透地情,顺应地情

        

  广州某新区有一条马路,路边的几家小饭馆就数由北方阿姨经营的饭堂最红火。这家饭堂用料纯,分量足,味道美,卫生条件也不错。虽然花色品种不多,总体档次不高,但经济实惠,颇受周围居民及附近的建筑工匠们欢迎,回头客多,生意很旺。

  两年过后,老板赚了一把,于是花一大笔钱把店堂装修一新,蓝色玻璃墙替代了铁皮拉闸门,高级霓虹灯换下了木板门牌,粗桌粗椅不见了,高级餐桌摆上了……

可是,事与愿违,本指望生意能发扬光大,谁知适得其反,重新开张几个月了,饭堂门可罗雀。原来,居民们、工友们一见新饭堂那么漂亮,心想,人家鸟枪换炮了,档次标准高了,消费水准高了,服务对象也高了,再不是自己的去处了。顾客走了,饭堂还好得起来吗?

 

本来小饭堂主要是为所在街区的居民服务的,到一个街区开办饭堂,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本街区居民的基本情况,充分考虑他们的文化水平、经济能力、生活档次,才能准确定位,合理设定服务项目与服务等级。在一个以工薪族、打工族为主要居民的街区,不适当地提高装修水平,提高服务档次,把老顾客给吓跑了,自己也就断了财路。这家饭堂前期经营成功,是因为他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本街区居民的消费能力与生活需求,定位准确,切合地情,故而有效占领了市场。后期经营失败,是因为它背离地域的客观存在,头脑发热,试图通过提高服务水平,人为地拔高消费者的承受能力,违背地域实际,结果只能自砸牌号,自毁前程。

 

其二,要比较地情,剖析差异。

地域不同,人情各异。要对比分析,抓住不同点,才能避免想当然,少干傻事,少干蠢事。

请看:

 

“狗不理”与“喜相逢”

——比较地情,剖析差异

      

天津“狗不理”包子久负盛名,在北方几乎是家喻户晓。它的分店开到深圳时,却大受冷遇。商家尽管不断加大宣称力度,多方开展促销活动,终于只能热闹一阵,难以吸引众人持续钟情于它。经营者面对尴尬的局面,深入街区调查,发现不是包子质量不好,也不是口味不对,而是深圳人对“狗不理”的名称太感冒了,心理上接受不了。经营者思之再三,忍痛摘下“狗不理”的牌子,换上“喜相逢”的匾额。真是神了,立即柳暗花明,顾客盈门,生意大有起色。

 

很多时候就是这样,因为地域不同,观念有异,对应办法也应该有所改变。

“狗不理”的根据地在北方,朴实的北方人视之为宝贝,自己的孩子自己爱嘛!深圳人就不同了。深圳毗邻香港,重视名称,讲究吉祥,忌讳很多。“狗不理”字面意思不雅,深圳人接受不了。聪明的经营者虽然空间视角不灵,但一经发现问题,当即请教社会,深入街区调查,并立即调整思路,是很有理智的。

可见,消费者对商品有不同的审美心理。符合他们心理的便会产生购买欲,反之,则再美也弃之不用。欧美国家视黄色为太阳与光明,巴基斯坦则对黄色表示厌烦,西腊、罗马认为黄色是吉祥,叙利亚则以黄色象征死亡。让我们再看一些小例子:

 

山羊牌闹钟在许多国家受欢迎,在英国却一个也卖不出去。原来,山羊在英国被喻为“不正经的男子”。上海出口一种防蚊虫叮咬的药膏,名为“必舒膏”。言下之意是用了这种药膏,必然感到舒适。可产品到了香港,却无人问津。原因是“必舒”谐音“必输”。香港人好“发”,好赢,谁去买“必输”呢?

 

世界就是这样,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文化、不同观念、不同心理。

请看:

 

施孟两家的不同遭遇

——不同观念,不同心理

  

  春秋时期,鲁国施姓人家有两个儿子,一个好学问,一个善兵法。他们都想以自己的专长谋得好前程。于是,好学问的到齐国,以仁义道德的治国理论游说国君,深得齐君赏识,被聘为公子们的老师。爱好兵法的到了楚国,把用兵作仗,强国拓疆的道理说给楚君。楚王很高兴,封他为执法将军。兄弟俩都当了官。

 孟氏是施家紧邻,也有两个儿子,也是一个好学问,一个善军事。他们仿效施家儿子的做法,也出外谋富贵去了。好学问的到了秦国,用仁义道德劝说秦王,秦王非常生气,认为是帮倒忙。秦王说:各国纷争,秦国志在发展,此时最需要的是强军厚饷,如果只知仁义,岂非要走上灭亡之路。于是将他处

了宫刑而后逐出。好兵法的到了卫国,宣传他练武强兵的治国之道。卫侯说,卫国弱小,夹于大国之间,对于大国,卫国只能顺从以求安;对于小国,只能安抚以得友。倘若武力对外,到处树敌,则灭亡的日子不远了。为免此人到其他国家宣传武功,于己不利,卫国遂将他的双脚砍掉,送回鲁国。

 

这是缺乏空间视角的一大教训。不知气候,不问土壤,种子随意撒下去,哪有不吃亏的呢?施孟两家兄弟,所好相同,所得结果迥异。原因何在?完全是空间视角的缘故。同样一种理论,一种方法,在甲地行得通,在乙地行不通,这是不奇怪的。因为甲乙两地地况不同。齐国强盛,无人敢欺,它急需的是国内治理,是内在实力,因而仁义道德的治国之术正合齐侯口味。楚国志在拓展疆土,臣服列国,称雄天下,欲与强秦一争高低,军力的扩张正是楚王梦寐以求的。施氏二子怀揣学识才能,各自选准了对象,选准了空间,投其所好,因而,都有好结果。孟氏二子就不够聪明了,到一心想要以武力统一天下的秦国兜售仁义道德,让他们放下武器讲仁义,岂不是自讨苦吃,自寻没趣?同样,到在夹缝中苟且偷安、勉强得以安身的卫国推销强兵之策,把卫国推向水火,当然也得不到欢迎。可见,关注思维对象所处的空间,充分考虑思维对象所在的环境,是思维出新的一个基本条件。 

其三,要突破空间,活用空间。

空间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如能多动脑筋,则五湖四海、四面八方的一切都可以任我索取,为我所用,从而突破自己的思维运筹范畴。

请看:

 

大家都来与总统照相

——突破空间,活用空间      

  在美国白宫的院子里,有一个与真人一般大小的美国在任总统模型。人们可以去跟模型合影。那模型栩栩如生,如真人一般。设置这个模型,大大满足了一些人的虚荣心理。

有人由上面的景致展开联想,运用空间视角,产生了良好的创意:办一个艺术摄影室——设置特殊场景的摄影室。布置一个“毛泽东书房”、“人民大会堂讲坛”、“中央电视台演播室”……让爱好者到那里留个影,录个相,犹如在毛泽东书房里读书,在人民大会堂演讲,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表演歌舞……甚至还可以塑造毛泽东、刘少奇、朱德、周恩来、邓小平等伟人全身像,让人们与领袖合个影。再拓展开去,歌星、影星、体育明星等也可以进入视野……

 

只要想得到,脑瓜比腿跑得快。一个好创意,竟然使远离自己的“世界景观”、“世纪伟人”统统都在我跟前。

这就是跨越时空的好创意。它突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局限,使人们的思维在时间上、空间上得以延伸,从而将往日的、他方的、本来没有条件接触到的人物与事物,通通在自己的思维之中汇合,构设出人们梦寐以求的特殊场景。这样,众多消费者万万不可能办到或者很难办到的事一下子办到了。创造性思维的任务就是这样,变想不到为想得到,变不可能为可能,变陈旧为新颖。事实证明,只要多动脑筋,象常人与总统握手般的难事,也一定能化而为易。

  研究“此地”十分重要。纵然是非常熟悉的地方,也不能有任何忽视。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应该承认,即使自己居住、工作多年的城市,对它的面积、人口、资源、工业、农业、财政、教育、文化、习俗、禁忌、历史、名人……能够较全面了解的人恐怕不会很多。了解得多一点,思路就会广一点。

此外,详察彼地也同样重要。毕竟彼山非此山,他乡非故

乡;人们常说,“到什么山唱什么歌”。如果对眼前那陌生的山一无所知,则再好的歌喉也难以亮开。

古语说,要入境问俗,随风入俗。“俗”是历史积淀,“俗”有社会基础,是当地的气候土壤。扎根于“俗”,才能茁壮成长。

请看:

 

日本人怎样适应中国市场

——入境问俗,随风入俗

      

  20世纪80年代,日商将彩电、冰箱、洗衣机等家电推向我国市场时,不是将现成产品装运我国,而是先派员来我国了解国情:一般家庭的人口构成、住宅面积、知识水平、消费能力等,无一不详尽了解。甚至对电力、电压的供应状况也摸得一清二楚。他们了解到中国电压为220伏,农村及部分城镇的电压相当不稳定。为此,他们专门为我国市场设计产品,电压为220伏,而不是国际通行电压,且弹性系数较大,在或高或低时不影响家电的使用。

 

  日本人的务实精神、调查态度很值得学习。

因为一地风情是不易改变的。开辟外地市场,首先得吃透目标市场的风俗习惯与行为方式,把握那里消费者的需要与偏好,以便及时自我调节,适应市场。精明的日本人不以技术先进、产品精美而自傲,不以自己固有产品的品质强加于人,而充分尊重目标市场的客观条件。这种一事当前先调查的工作作风与思维习惯很值得提倡。特别是某些龙头老大企业,更应该从中悟出点什么。

不调查,不研究,想当然,妄加推断,就只能经常吃亏。

请看:

 

法国啤酒碰壁美国

——妄加推断,常常吃亏

 

  法国一家著名啤酒公司进军美国市场,试图以高质量、高档次、高价位先声夺人。他们大搞广告宣传,大搞促销活动,可销售情况很不理想。在高消费的美国,竟然卖不动高档次啤酒,法国人大惑不解。糟糕的业绩逼得他们走入街巷,广泛调查。原来,在美国,嗜好啤酒的人九成以上是中低层人员。大亨们多数不沾啤酒。这使他们恍然大悟了——中低层人员消费不了高价位啤酒。事已至此,他们只好调整目标,重新定位,降低啤酒档次与价格,耗资不菲的广告也只能弃之不用,转而向工薪阶层宣传。

 

入境不问俗,全凭想当然,以为遍地是美金的美国只要是高档品就一定不愁销路,结果碰了壁还不知是为什么。这就是法国啤酒商所犯的错误。问俗必须调查,调查就是问俗。

  海尔集团也是个十分重视空间视角的企业。他们的经营理念是,不消极地去抢占市场,去分割蛋糕,而是积极地去创造另一个市场,去做另一块蛋糕。他们的诀窍是,不断开发新产品,去适应各地不同的消费者。从思维上看,他们使用的正是空间视角。海尔发现,在北京很畅销的冰箱拉到上海却无人问津,原因是上海住宅面积小,习惯上喜欢精致小巧的家电。于是,他们专门为上海市场设计了瘦长型的“小王子”。农村冰箱市场日渐扩大,海尔通过调研,专门为农村市场设计容积大、电压弹性大、价格偏低的冰箱。城市多室多厅的小康之家多了,安装空调是一大难事,于是,他们设计出一拖多的空调,满足了广大市民的需要。凡此种种,空间视角发挥了不小的作用。

  我们在研究彼地情况的时候,应该注意如下两点:

 

首先,要由此及彼,彼此互补。

  一地风情,一地条件,必有其长处,也有其短处。另一地也如此。创造性思维应该在长短互补上有所作为,有所创新。

请看:

 

东西部互补创佳绩

——由此及彼,彼此互补

 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。这里土地贫瘠,只适宜土豆生长发育。当地民众的口粮是土豆,菜肴也是土豆。资源贫乏,经济落后。1996年,只有40万人口的西吉县土豆产量超过50万吨,亩产达1·5吨,是全国平均亩产的两倍多。这里的土豆淀粉含量大,为全国之最。全县到处都是堆垛成山的土豆,农民们只能看着它坏掉,烂掉。丰产不丰收,卖土豆比登天还难。

  福建人扶贫到宁夏,觉得土豆是个好东西,经加工可以成为鳗鱼的饲料。福建养鳗业发达,产品畅销,饲料却主要依赖进口,以至于成本居高不下。如果能开发宁夏土豆资源,闽宁两地均有利可图。

  就这样,一个互补方案产生了——闽宁合力在西吉县建设土豆加工企业:由福建出资金、技术,并包销全部产品;由宁夏出原料、劳力及其他必要条件。目前,该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土豆淀粉生产企业。

 

两地思考,两地比较,从中找到结合点,互补双赢,这是最聪明的。如果只用此地视角,只思考一地问题,很多矛盾不易解决。福建同志到宁夏结对扶贫,带去自己的优势,也带去自己存在的困难;他们搞扶贫搞的不是救济式的单向短期行为,而是通过合作项目,引入经济手段,双向互动,既为当地资源找出路,也为自己解决难题。这样的合作,富有生命力,必然可以长期延伸。从思维上看,这是由此及彼、两地视角同时开启的成功范例。

  

其次,要异地求变,改造空间。

  入风随俗,还应移风易俗;适应地域,还得改造空间。我们既要接受风俗、顺应风俗,也要引导民风、改造民风。

请看:

 

没人穿鞋的小岛能卖出鞋子吗?

——异地求变,改造空间

  在一个小岛上,同时来了两个皮鞋推销员。甲推销员大失所望,因为这个热带小岛居民都没有穿鞋子的习惯。他认为小岛没有皮鞋市场,于是懊丧地走了。乙推销员却大喜过望。他认为,全岛没有一双鞋子,正说明鞋类市场是个空白,只要每人买两双鞋子,那数量就太可观了。于是,他租下门面,订好客房,准备在小岛上大干一番。他的理论是,民俗可以改变,习惯可以培养,鞋子总有一天会穿在他们的脚上。果然,不出一个月,他成功了。

 

改造环境,改造民俗,也可以创造出新的市场。

在上文中,甲推销员受思维定势制约,过于刻板,丧失良机。乙推销员不仅以彼地视角正视小岛现实,更以发展的眼光看到小岛的习俗可以改变,终于取得良好成果。由此,我们可以认识到:地方习俗是客观的,但创造习俗的人们又有主观的一面;既要适应客观存在着的传统习俗,又不能死守老习俗,应该相机改造与发展,从中扩大自己的空间。换个角度看,既要有历史观点,既看到传统事物的稳固性,也要有发展观点,看到科学技术、社会形态、地域渗透对传统习俗的冲击与演变。谁适时适度地改变它,谁就可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