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

企业概况企业荣誉主席致辞厂容厂貌人才战略
领导风采企业文化企业新闻招聘信息把创新当习惯
获奖产品系列梭织系列针织系列新品推荐
车间设备研发力量
在线留言协丰订单查询协盛订单查询
1 2 3

福建协盛协丰印染实业有限公司

地 址:福建省石狮市伍堡工业区

电 话:0595-88922222

传 真:0595-88985888

邮 编:362700

网 址:www.xsxftex.com

详细内容

开发您的潜能

也许有人会问:"我是凡夫俗子,也能创新吗?"许多人都缺乏创新的自信之心。其实,我们大可不必身惭形秽,更不要自我贬低,倒是应该积极开发您的潜能。
    创新很可贵,创新又很寻常。任何人,只要具备正常的思维能力,都能创新。实际上每个人也都在不断地创新。例如:
    小学生写了错别字,被老师罚抄30遍课文。为了对付老师,三年级小学生可以用一只手同时握住三支圆珠笔写字,立即把效率提高为原来的3倍。虽然可笑,但这不是创新又是什么?
    过去买水果咬着吃、削着吃,现在则绞成糊吃、榨成汁吃,与蔬菜汁混合着吃。这不也是创新吗?
    再看看女士们的发式:前天梳小辫子,昨天变成大波浪,今天则盘成一座"宝塔"。她们自我设计,自我装扮,一天一个样,天天都变样。这不正是最积极的创新吗?
    可见,创新人人都会,创新也天天都有。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,开发出创新的潜能,就一定能靠自己的智慧改变原来的命运。
    那么,怎样才能激发出创新的潜能呢?下面的故事,将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位农民推车的故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潜能未必在你的意识之中
    一位农民拉着沉甸甸的板车来到山脚下,眼望那长长的土坡,本来就疲惫的身躯一下子瘫软下来。心想,这么长的陡坡,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上不去了。农民立在坡前,畏而却步,又焦急又无奈。
    这时,来了一位热心的过路人。他主动说:"上吧,我来帮你。"得到这一难得的帮助,农民立即来劲了。热血涌了上来,心力也足了,他咬紧牙,奋力拉车。旁边,热心人"咳哟,咳哟;加油,加油!"的吃力而有节奏的号子声和加油声更激励着农民。结果没花多少时间,车子就上了坡顶。
    农民歇下脚,非常感激那位热心人。热心人却说:"别谢我,要谢你自己。我这两天腰扭了,用不上劲,只是给你加油而已。"
    农民明白了:原来,是自己瞧不起自己。

    朋友,这就是潜能。潜能是人们身上固有的、尚未被自己所认识与发掘的内在能力与能量。每个人身上都有这股劲,虽然可能藏得很深,但只要我们努力,就一定能将它发掘出来。
    科学研究发现,人的大部分能力都处于休眠状态,未能得到开发与利用。所谓的"伟人"与"常人",其实在智商与能力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,惟一的区别就在于开发的程度不同。一般来说,伟人都高度自信,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,相信自己的潜能,能勇于开发自己,敢于表现自己,从而大大激发了内在的潜能,这就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。而常人则总以为自己能力不大,潜力有限,缺乏能耐,故而大的"野心"不敢有,高的目标不敢想,许多事情不敢做,从而自己限制自己,自己约束自己,迈不开前进的步伐。所以说,对于常人而言,潜能不是有与无、大与小的问题,而是怎样得到有效的开发与调动的问题。
    那么,我们怎样才能开发自己的潜能呢?其实,开发潜能的途径有很多,下面我们列举了最主要的几种:
    "好奇",可以激荡潜能。
    西方谚语说:"好奇是研究之父,成功之母。"的确,好奇可以使人对事、对人充满兴趣,有了兴趣就会去质疑,去探究,去刨根究底。有了好奇之心,人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,一切知识储备与经验积累都会迅速汇聚起来,使思维细胞空前活跃,潜能往往就在这时释放出来,使人发挥出极大的创造性。下面我们看一个例子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8岁小孩的"如意瓜果"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兴趣怎样激荡潜能
    陈陈只有8岁,上小学三年级。
    有一天,陈陈吃完西瓜,问父亲,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。父亲说,只要将你吐出来的西瓜籽种到地里,过不了多久,就会长出西瓜苗,并慢慢结出西瓜来。
    父亲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西瓜生长的有关知识,但好奇的陈陈却行动起来了。
    陈陈按照父亲的介绍,将西瓜籽种了下去。不久,西瓜长苗、开花、挂小果了。陈陈很高兴。谁知,一天早晨,陈陈发现拇指大的小西瓜被老鼠吃掉两个,心里难过极了。陈陈向父亲讨教办法,父亲让陈陈自己去思考。陈陈想,得想个办法将小西瓜保护起来。于是,他找来玻璃瓶、易拉罐、塑料盒,将小西瓜一一套起来,让老鼠吃不到。 
    几天时间过去了,日渐长大的小西瓜让瓶颈卡住,出不来了。陈陈想,再过几天,看看小西瓜成长的力气有多大,能不能将玻璃瓶胀破。却也怪了,一个星期过去了,小西瓜非但没胀破瓶子,倒顺着瓶子的边缘继续生长,变成圆柱体西瓜了。真好玩,真好玩,陈陈高兴极了。继而又想,如果用四方形的瓶子、小葫芦,能不能长成四方形、葫芦形的西瓜?西瓜能不能长成猪八戒、孙悟空?对了,北京申奥成功,到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,能不能生产一批"奥运标志"西瓜、体育明星西瓜?还有,西瓜的形状可以人为控制,其他瓜果能不能呢?
    好奇心促使陈陈提出了一大串问题,也思考了一大串问题。在思考中,他做了大量试验,得到很多收获。结果,陈陈越思考越有兴趣,越思考越有所得。在父亲的帮助下,陈陈提出了"克隆瓜果模"的创意,并向国家申请了专利。

    读者朋友,这个创意多好,价值多高,前景多广阔啊!可它一点也不神秘,完全是好奇心引发出来的。试想,一个8岁的小孩何曾想到要创造发明?又何曾想到要开发潜能?但好奇心将它的能量释放出来,并不知不觉地做出了发明创造。因此,学习创造性思维,不妨多来一点童心,多来一点好奇心。
矛盾",可以逼出潜能。
    有问题,有矛盾,一定要下决心正视它,想办法去克服它,用智慧去解决它,千万别畏惧,千万别逃避,也千万别等待。只要我们坚定攻关的决心,精神意识就会空前地兴奋,内在潜力就会得到充分的调动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。让我们看看前文所举的例子:
    在"捞铁牛"的故事中,"和尚"是个善心人。他尘缘未尽,关心社会公益事业,将"铁牛"沉落江底的社会难题视为自己的难题。他苦思苦想,反复思忖,最终不知哪一条脑神经线被接通了,就开发出了自身的潜力,想出了好主意。所以,我们应该明白,是"问题"点燃"和尚"的智慧之花,而绝不是"和尚"早就有预定答案。
    在"炸桥"的故事中,"士兵"也是个有心人,面对炸桥难题,他没有埋怨客观条件,而是积极思维,跳出"军人"、"武器"、"阵地'等战争因素的框框,努力打开知识仓库的大门,敏锐地到外部去寻找炸桥条件。结果,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终于发现亮点,形成创意,解决了面临的难题。可以设想,如果没有炸桥难题,或者士兵不敢正视难题,就绝不可能形成"奶牛"智慧。
    困难,可以激发潜能。
    有困难,就有矛盾。在困难时刻,人们往往会斗志昂扬,思维活跃。只要不畏艰难,集中精力去解剖矛盾,战胜困难,往往就会逼出创造性思维。下面的故事可以说明矛盾和困难对潜能的激发效果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生孩子生出一个专利企业家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矛盾可以逼出潜能
    晏青生下一个男孩。全家快乐之余,麻烦也一个接一个地来了。
    不知为什么,刚生下的孩子老是哭,晏青四处求医也不见效果。年轻的母亲通过仔细观察揣摩,终于把原因找到了,原来是孩子护脐的绷带绑得太紧。这绷带不好用,绑紧了会痛,绑松了会丢。殷殷的爱子之心,促使她积极想办法解决矛盾。第二天,晏青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通过想像与创新,动手设计了一条使用简便、富有弹性、不易滑落的护脐绷带。将新绷带给儿子戴上后,孩子果然不哭了。晏青又缝制了几条,送给小姐妹们,反映不错,受到了她们的欢迎。后来,晏青干脆缝制了一批,送到市场上去,结果大受好评,十分畅销。 
    后来,晏青发现:孩子睡觉,总爱蹬被子,结果会着凉;如果改用睡袋,温度又不便调节,因为睡袋一端密闭,不通风透气,闷热难受。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,晏青又动起脑筋:被子既要不被蹬掉,又要能调节温度,还要通风透气--经过多次试验,"双层睡袋"诞生了。正是育儿的难处逼出了晏青一个又一个的创意。这些创意深受社会欢迎,于是,晏青-一申请了专利,并果断辞去公职,创办了"婴儿用品厂"。
    其后,为解决婴幼儿尿湿裤子问题,她发明了"四脚棉裤";为解决母亲喂奶的尴尬,她又发明了"喂奶文胸"……她坚持走"专利建厂、专利立厂、专利护厂"之路,很快就拥有了16项发明专利,8大系列200多个规格品种的婴幼儿用品。很快,晏青的事业红红火火,她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专利企业家。
    朋友,日常工作、学习、生活,谁能不遇上困难,哪一天又没有困难?如果我们都能像晏青那样,将困难作为思维的起点,将战胜困难作为努力的方向,深入研讨,悉心思考,那么就一定会很好地开发出自己的内在潜力。
    "目标",可以催发潜能。
    接受挑战性任务,定下高水准目标,勇于与高手能人竞争对比,也是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。
    道理很简单:任务艰巨,就得想方设法寻找出路,积极发掘内在因素;目标远大,不走捷径不行,不搞创新不行;而与能人竞争,就得比他人更加精明。因此,"目标"引人前行,最能发掘潜能。
    请看下面这则故事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样的果实不一样的结果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目标可以催发潜能
    张家、李家、王家同住一个村,地处大都市郊外30多公里处。三家都承包大片山坡地,都种上桔树。近年来,市场上水果丰富,品种繁多,人们的胃口也变得高贵了--橘子在人们心目中逐渐成为低档货。因此,虽然橘子年年丰收,但价格就是上不去,结果丰收却不增收,使三家人很苦恼。
    这一年,又到了橘子收获季节。
    张家早早就组织劳动力上山采摘,希望能抢先一步,以新招人,争取一个较好的价格。可是,上市后,市场反映平平。因为提前采摘,果实成色差,色泽不鲜,吸引力不强。结果,扣除各种费用,张家所得寥寥可数。
    李家吸取张家的教训,不走历年所走的道路。他们根据城市人喜欢周末郊游这一新特点,想出了一个新的主意:在山下交通路口,树了一块路牌:"上树吃果鲜,比在家更甜;让您吃个饱,只要8元钱。"结果,每到周末,李家的果园都热闹万分。因此,李家省工省力,又省去许多费用,收入颇丰。
    王家即将面临一对双胞胎同时上大学的经济压力,而可以指望的也只有这片果园。他们想,无论如何得卖一个好价钱。因此,果实迟迟没有采摘,直到快春节了,还是满树鲜果。还是两位高中生聪明,他们想,时值新春佳节,家家求吉利,大桔(吉。橘原作"桔",与"吉"谐音)大利,这里大有文章可做。于是,他们想出了一个创意:选择相邻的四株大橘树,将果实采光,将树冠整理平整,然后以绿油油的树冠为"纸",以刚采摘下来的黄澄澄的橘子为"墨","写"成"新年大吉"四个大字--用细铁丝将新鲜的橘子按字形固定在桔树上。结果,绿叶金字,煞是好看。人在树下一站,显得风光满面。于是,他们拍下照片,并刊登广告:"桔树之上吃大桔,桔树之下照大桔,一家一户一百元,祝您新年大吉利。"结果,从大年初一开始,春风和春光每天都送来一拨又一拨的城里人,也送来了一叠又一叠的钞票。城里人又吃橘子又照"橘像",乐了;王家人边待客人边数钞票,笑了。
    在这个例子中,王家正是迫于需要,制定了远大的目标,才最终使办法比张家。李家高出一大截。张家只有寻常的经济眼光,只知使用常规的经济手段,因而橘园的收人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。李家颇为聪明,他们由物及人,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丰收的橘子,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乐趣,提供了一种休闲方式,因而很受欢迎,所得回报自然也就比较丰厚。王家的思维则更有特色:一是善于利用时间背景,借助春节这一特定时期,捕捉到了最佳商机;二是充分关注人们的心理追求,从满足消费者精神需要的角度,吸引了最广泛的注意力;三是轻形重神,在宣传上淡化橘子本身的物质功能,突出"桔"与"吉"的谐音关系,强化号召力。因此,三者中王家的创意最佳、效益最好也就很自然了。不过,读者应该注意到,王家的优质创意与他们制定的远大目标是有很大关系的,如果没有很高的企求,也许王家同样会依惯例采摘出售,不会做出更多的思考与构想。由此可以看出"目标"对创造性的促动作用。